查看原文
其他

含山走江湖骗术大全

2016-11-17 含山社区

点上方蓝字"含山社区"关注我们


新中国成立前,含山有一些走南闯北到处流浪的人,就是我们传说中的"走江湖"。这行业师徒相传、各立门户,各有各的行话,名为"切口",有统一的,有专用的。他们仗着能说会道,有一套“生意口”。俗语说“全批彩挂,全凭说话“指的就是这类"走江湖"的。旧时"走江湖"有赶庙会和入城两种,前者对庙会日期记得烂熟,逢期就到,有固定地盘;后者没固定地点,随时做生意,等到创出名声,便设门面叫“安座子”。今天跟大家聊一聊这些"走江湖"中的骗术。

卖假药

江湖上医药都是卖假药的。我幼年时见到一个老者,在街上摆地摊,初时用套话招来人围观,叫“拢粘儿”。拢好粘,叫壮汉,对他说:“别看壮实,也有病,吃饭后老是迷糊(其实谁都有饱食困乏),虽然不痛不痒,日子长了能转大病。”他叫那人露出膀子然后把手按上去,其实他在手心里藏了细针,在人家膀子上瞎折腾几下,然后将针扎在他膀子上。壮汉就成了他的活广告,他再把此病说得句句在理,之后拿出三粒丸药,说每粒三角钱,壮汉交了钱,他再偷偷起针。

大力丸

卖“大力丸”的,多属彪形大汉,开始练一路拳,或耍刀枪,引人围观,最后拿出药丸。说此药吃下,增饭食,长气力,长吃百病不生。今天创牌子,减价一半,带的不多,买着别欢喜,买不着别烦恼。接着拿些纸条分人,说出价钱,买一送一。卖空后拱手叫人散去,过会儿再卖。他说带的不多是假话,为了让人抢购。其实他用的是药店的药渣子,碾成粉末用糖稀合成,每粒不值一二分钱,他卖一二角。旧时运漕镇卖“大力丸”的“赵大头”很有名气,挣了很多钱。

消食化痰

有带刀枪的,自称是武师,只说不练,目的是卖药,是旧小说里的“枪棒药师”。卖化食丹,说生冷难消化的,都能消化。在碟子里放泥土污水,小瓷瓶泡着药,说一阵子后,用镊子把药夹出放入小碟中,碟中泥水药散开,表示肚中饭菜,敌不住药。实际是干面丸染红,泡酒,水中泥遇酒散开。

眼药

有一种卖眼药,当场把眼朦取出,其实是手彩(类似于魔术)。他给患者上药把苇膜混入眼,让人闭眼,过会儿用镊子夹出,真以为能起朦医眼病。(眼朦即我们现在说的白内障)

点痣“趋吉避凶”

墙上挂人的脸部画布,说是朱洪武皇帝,画像上有黑、红痣,主吉凶祸福。人们迷信“脸上无善痣”,点痣“趋吉避凶”。当年点一痣花一角钱。实际上是用石灰镪水,点时烧得难受,过几天结痂。痂子去除痣除,落个小疤痕,还不如先前好看。

卖人参

把中药辛夷染红,或用糖腌白萝卜晾干,冒充人参,内行叫“糖葫芦”;或用卷柏当众开水浇,立时灰变绿,说治咳嗽。他们三人一伙,一人卖,另二人买。故作疑问,一问一答,让围观群众信服,掏钱买药。有些人信以为真,跟着买,上了当。

这些"走江湖"的,往往通过一些看似违背常理的现象,让一些有病乱投医的人相信他们拥有某种神秘力量,能为人消灾避祸,从而行骗得逞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居民文化水平的提高,含山旧时这些"走江湖"的骗术已逐渐淡出,个别卖假药的类似骗术偶尔还会在一些农村地区出现,不过应该很难骗到人了吧!



转自《巢湖文化全书(含山卷)》 

作者:吴永红、黄茂金

原文有部分删减修改

含山人都在看

一定要关注这支股票!未来他就在含山

含城街头发生三车连环追尾

你知道含山粑粑店名字的由来吗?

清溪村民发生冲突持械对峙准备群殴

百度搜索惊现"含山县小妹找个多少钱"!

林头油厂发生火灾_厂内大量易燃易爆物品

含山妈妈不让女儿跟新婚丈夫同房_理由很奇葩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